Category Archives: 中文 Chinese

网络心理学:值得关注的领域

2010年自己在读书上会有一个新的尝试,从以前的乱读书,转变到专题式的积累。目前的计划是每月一个专题,在每个专题下读三五本书。本月专题是“网络交流与群众心理学”。昨天一查,原来真的已经有“网络心理学”这个领域,英文叫做Cyber Psychology。 两天用了三小时读完了《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Cyberspace》,是一本心理学学术论文集,收录的大多是以色列学者的关于网络心理学的研究。这是暂时能找到的唯一一本直接相关的著作。其中涉及的研究方向很杂,我仔细读了其中四篇,分别是关于信任机制、Flow Experience、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维基百科的动力机制。 觉得非常的有意思。编者在序言里就提到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或许会超越心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原有的理论基础和工具,几篇论文看下来也的确,没有能够看到很令人信服的研究方法,很多需要严谨学术表述的地方迫于这样的局限性而变得模糊。但有些研究的发现非常好玩,例如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容易紧张(socially anxious)的人,更容易在网络平台上自信、表现出色,从而在网络群体中获得领导地位;又例如在网络团队(virtual team)合作中,回邮件的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到利益冲突方的心理,并影响最终的谈判结果。 几点个人感想: 1)我会持续关注这个领域的发展,相信十年后会有不少精彩的研究成果。 2)回归学术阅读的理由是,我越来越相信,绝对不能任凭自己在信息大潮中随波逐流,那只会被各种低质量的信息所吞没。学术产物与高质量的、经过多层编辑的新闻才应该是日常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严肃的觉得需要锻炼自己将英文学术语言转化成中文大众语言的能力,中间这道桥似乎现在并没有多少人在架。

译文:犯人的花园——迪兰西街基金会

此文为Global Links Initative(环球协力社)翻译 Delancey Street Foundation 迪兰西街基金会 这个名声远扬并且被广泛赞誉的项目,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有点好的不切实际。想象一下:在旧金山的繁忙码头边坐落着一个街区,里面的建筑用灰泥与瓦片砌出了独特的风格,那是一片200座看上去昂贵的别墅,带有一个维护良好的花园,一个市政厅,一些小商铺,一个别致的饭店,门前骄傲的站着一个守卫。这个街区所有的雇员全都曾经犯科,不是被判过刑,就是吸毒者,或者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大约有450个人,而带着他们走出泥潭的是一个正由他们自己运营的组织,由一个不领薪水的雇员领导:共同创始人、主席、CEO Mimi Silbert。 迪兰西街的基本前提非常简单,一个说话很温柔的前囚犯杰瑞米勒向我们解释;他穿着一套保守的深色西装,他也是自救者的一员,而现在正在帮助其他人实现同样的突破:“要来这儿,你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只是写信并且要求。我们接受来自全美国的人们,尽管交通费我们无法负责。” 这个机构的1000个参与者中,有四分之三是男性,并且基本可以均匀的分成盎格鲁人、黑人和西班牙语系人。其中大约六成是假释犯,而三分之一是流浪汉。 新来的人会给出一个两年的承诺(尽管其实大门不会锁上,而参与者也可以随时选择离开);事实上大部分人在继续人生旅程之前会在这里留三到四年。 新来者从底部开始,和八九个人一起住在宿舍一样的屋子里,并且负责一些日常家务,例如扫地、拖地、清理整洁的公园。 这个项目在“每个人都教另一个”的基础上运行,参与者总是可以很快的在等级中向上升,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工作,并且迅速的担任起一些需要他们看管新来者的职位。他们在社区里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取中学同等学力,在那之后则很快的要获取一些职业经验,而迪兰西街上有可以提供训练的商铺:一个高科技复印店、一家流动的汽车货运业务店,辅助客运交通服务,一家专做大学和机构的纪念品的广告商,饮食业以及餐馆。当参与者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们通常已经获得了中学同等学历,以及在至少三个领域的全面的工作训练。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有了足够的机会去练习如何监督,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管理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的这一切,都是在迪兰西街的内部系统中完成的,完全由居民们自己管理,依循的是三条基本原则:无暴力、无暴力威胁、无毒品与酒精。值得注意的是,西尔伯特说,这个机构在23年的历史中,并不曾被暴力弄糟。 即使一个雇员都没有,米勒说,为了维护迪兰西街的正常运行,每个居民平均需要开销一万美元,而年均的支出大约达到 450万美元。至于在1989年造起来的这个35万平方尺的社区花掉了大约3000万美元的投资,而这些钱都是以私人渠道通过私人捐赠、社区捐赠等获得的,还包括每年一次的圣诞活动,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都由居民自己完成。(大约有300人在建筑过程中获得培训,而这进一步证明了以非牟利渠道训练人的有效性) 从最初到现在,迪兰西街走过了一条很长的道路。最初西尔伯特和她的合伙人,约翰马赫(他自己也是一个曾经的重犯,以前也对毒品上瘾)一起开始了一个非正式的支持性运作项目,只是为了帮助少数在他们的旧金山公寓中的吸毒者。之后他们在洛杉矶、新墨西哥、北卡、纽约北部都建立了项目的卫星点。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改变了一万人的人生——就像杰瑞米勒一样,他们曾经失去了希望,而现在他们拥有一份工作,并且可以期盼一种有益的生活。 ———– 基金会联系方式: Dr. Mimi Halper Silbert, President 600 Embarcadero San Francisco, Calif. 94107 (415) 957-9800 http://www.delanceystreetfoundation.org/

龙应台推荐阅读的报刊单子

上节课龙老师报了一串她觉得作为新闻系的学生应该坚持阅读的报纸杂志(主要是报纸) 很有意思,如下: 1-2份中国大陆刊物 – 南方周末 – 南方都市报 – 人民日报 1份香港 – 苹果日报 – 明报 – SCMP 南华早报 1份台湾 – 中国时报 – 联合报 – 自由时报 1份美国 – NYT 纽约时报 1份英国 – Economist 经济学人 1份欧洲大陆 – Le Monde 英文版 (法国) – FAZ.de 英文版(德国) 1份中文版的韩国报纸 1份英文版的日本报纸 龙老师旁白:坚持这样的阅读习惯一年,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一样了。

分页 Pages: Prev 1 2 ...13 14 15 16 17 ...31 32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