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Sunday 2010/2011 回首

这个小沙龙就这么默默的一岁多了,让我有点意外。有一个不曾和人提起过的发起沙龙的另一个私心:其实最开始吧,我只是想多explore一下香港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可是一个人去挺没劲的,所以就⋯⋯以沙龙之名。

在香港,小众的东西一般没有太多的空间,这个沙龙是一时兴起的产物,没有计划,没有宣传,每个月聚会一次,每次不过两三个小时,十来个人,大家消费AA,甚至连固定的主持和地点都没有,就这么松松散散的,从2010年11月第一次算起,至今已经13次了,而且每次沙龙都有新朋友参与,成员名单慢慢的,也有了四十几个人。

曾经在这个博客上两次提起过这个沙龙:中国,媒体,2010 以及 2011的色彩:行走,坐谈,阅读。对于沙龙的介绍,我也一直沿用最初的说法:“T.T Sunday的T.T指的是Think and Talk,简单说,就是想一想,聊一聊。这是一个松散的每月聚会,通常在一个慵懒的周日午后,大家各自叫上几个有观点又愿意谈的朋友出来,找一家不太吵闹的咖啡馆,聊聊中国,说说国语。”

这个周末闲着,便整理了历次沙龙的照片。顺便也在这里,说说着过去的13次沙龙:

第1次,2010年11月

地点:TC2 cafe & workshop @ 油麻地 (环境略幽暗)

第一次没有主题,大抵是大家说说最近的新闻,而重点是讨论沙龙的模式和名字,以及互相推荐一些阅读。第一次的八个成员,至今还有超过一半继续活跃着。最初的参与者,大部分是港大毕业的,有工作的也有学生,有大陆的也有香港的,但整体略偏学术。

第2次,2010年12月

地点:Kubrick Cafe @ 油麻地 (香港文青聚集地。人太多,只能坐外面@@)

主题:2011印象最深的大事

这一次,好几个人的选择都是诺贝尔和平奖。沙龙上由于观点的不一致,好几次火花四溢。那次给我的印象是,代际/经历的差别,带来的对政治事务的看法的差别,真是令人吃惊。那次沙龙之后,我就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写了博客阐述

第3次,2011年1月

地点:Barista Jam @上环 (光线不好,但楼上有大台适合包场)

主题:钱云会/ Facebook私募

这次沙龙由于不光讨论政治事务而变的更生动起来。在这一次立下了一个从那以后一直遵循的活动规则,便是参与成员轮流主持,主题则由大家投票决定。

第4次,2011年2月

地点:瑞士咖啡室 Swiss Cafe @湾仔 (很香港local风味的咖啡室)

主题:奶粉荒/港漂身份认同

主持:保险/法律界人士Ashley

这一次的沙龙话题很符合大家的现状,作为一堆港漂,对于身份认同有各自的亲身体会。另外男女比例的不平衡在这次达到了顶峰⋯⋯你说一个以政治话题为轴心的沙龙都能都是女生这让人情何以堪呀⋯⋯

第5次,2011年3月

地点:Peace Cafe @尖沙咀

主题:两会/香港财政预算案/微博打拐

主持:媒体/学术界人士Vivien

此次本人木有参加,无评论,据说人少但聊的很好。

第6次,2011年4月

地点:Cafe Habitu @湾仔

主题:艾未未/药家鑫案

主持:本人临时接棒

由于有两位法律界人士在场,对于药案的讨论相对深入一些。后来话题不知如何偏离到了台湾的政治生态上,并且大家都表现出了对台湾政界的浓厚兴趣。

第7次,2011年5月

地点:Epoch Coffee @湾仔(环境很好,但openrice说已结业!)

主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五条杠/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主持:媒体/学术界人士Phoenix

几个话题都或多或少与教育有关,大家也都是抑或仍在校园,抑或毕业不久的人,也是很多感想。这次沙龙,Jody第一次提出了关于沙龙除了聊天、讨论,是否还能做些实事的问题。

第8次,2011年6月

地点:培培家

主题:讨论——群体性事件/通货膨胀与贫富差距/虎妈;主讲——老叶讲昆明半年义工经历,欢欢讲温州经济

主持:金融界人士培培

第一次进入家门的沙龙,大家席地而坐,铺了一地的零食和水果,凉凉的地板,印象格外深刻。可惜大家都是工作不久,居住条件都不怎样,否则,如有一个固定的居家沙龙场所,有地毯、沙发、女主人,那才是沙龙的理想地啊。

另外,这是第一次尝试主讲的方式,效果很好。

第9次,2011年7月

地点:阿猫地摊 Cat Stor @铜锣湾(各种猫那个跳来跳去的呀,爱猫人士不可错过)

主题:三四线城市未来的商业生态/郭美美/Google+

主持:时尚营销界人士老叶

由于上一次沙龙的主讲模式反映不错,这次的主题分别点名有人主讲。本人与另一数码营销界人士合讲了g+。最热烈的话题自然是郭美美。这次沙龙的一个有意思的后续是只参与了两次沙龙的一位成员回上海后模仿T.T Sunday的模式做了沙龙,算是咱们沙龙也生儿子了 :)这一次港大毕业生的人数也不占绝对多数了,算是成员多元化的一个进步。

第10次,2011年8月

地点:不知道⋯⋯本人没去

主题:

1. 中国在追求什么?国家有高铁,私人有山寨,外资有味千

2. 债务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政策

3. 英国骚乱以及它给中国的启示

主持:银行业人士殷sir

终于有一次男同志占多数拉!本小姐表示错过这一历史性聚会非常遗憾。

第11次,2011年9月

地点:港大Global Lunge (周日不营业,但不锁门⋯⋯)

主题:中国拯救欧洲?/香港社会自由 - 港大8.18+亚视误播门/ 李刚、药庆卫与李双江(爸爸还是牛的好?/特权还能走多远?)

主持:医学界人士大黄

这次沙龙有意思的是RTHK的现场拍摄——缘起是由于成员之一Ashley新近出书,于是被拍一个人物片,而沙龙作为她intelectual生活的一部分也就上镜了。由于讨论到了香港的媒体自由度的问题,最后那个制片人被留下来与我们分享了一下她个人的看法。

第12次,2011年11月

地点:TC2 cafe & workshop @ 油麻地 (回到一周年前的地方)

主题:1. 占领华尔街2. 温州资金链3. 香港区议会选举4. 佛山女童

主持:本人

由于准备的相对仓促,从主持的角度来说,做的不够好,给大家的背景资料信息量不够,讨论无法深入下去。

这一次花了些时间讨论沙龙的走向,大家偏向于更深入的讨论,而非信息的分享。在座8人,有一半是参与过一年前的第一次沙龙的,loyalty非常高呀 :)

第13次,2011年12月

地点:Cafe Zense @铜锣湾 (小小温馨的楼上cafe)

主题:1.北京的大霧2.台灣選舉3.樓市的冬天;此外老叶主讲了TEDxHongKong的组织花絮

主持:理工学术男Richie

本小姐终于有iphone了于是做了一下微博直播。最后讨论的主题远远超过预计,依稀记得讨论了有七八个不同的话题,印象最深的是乌坎。我们讨论说,这事儿绝对过不了年。结果,沙龙后不到一个礼拜就完了。此次沙龙说,以后得回顾往日主题——下次,再回头看看乌坎这事吧,有的谈。

正如我在微博上所说的,“(这沙龙)形式松散,也没有什么改变社会的大志,很多事儿,得随缘、随气候。能和你们聊聊天,已经是幸福。” 要感谢的,是每一次轮到的主持人,一点点小事的琐碎,没有你们却不行;也要感谢的,是每一个参加过沙龙的人,你们的每一次发言,每一句评论,都是T.T的组成部分。

又收到上海小分队队长微博上的回复,“上海小分队T.T Sunday @ SH目前搞了4次活动,希望可以一直存在下去。不过我发现我们可以改叫T.T Saturday了,哈哈。在分享中增长见闻、思考人生、认识自己,每个午后都很幸福。”

在这个沙龙上,我采取了无计划主义。只要你在这里认识一个click的人,或者收获一个有启发的观点,我觉得都可以了。以后怎么样,我不知道;明年这时候还写不写得了年度小结,我也不知道。这是一群术业有专攻、抬头看世界的八零后青年,漂在香港、心系大陆,出得学府、接着地气。我只管让星星之火碰撞在一起,以后的事儿,用不着操心。

如有兴趣一起来聊聊,请点击这里报名。

乐施会毅行2011之实战篇

又是一个周末,香港的冬天已经来了,天朗气清。人变的慵懒起来。今天睡醒,望着窗外,发了会儿呆,感觉似乎日程里少了些什么。许久才意识到,照着过去三个月的周末轨迹,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天气,我应该在山上呢!

毅行结束已经两个星期了。感觉才缓过气来。是时候写写那天那夜的难忘经历,以及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

我们的最终成绩是35公里,17小时。

11月18日下午2点,准时从北潭涌出发。第一段基本是平路,大批人马浩浩荡荡。我们在出发时位于大部队的后半段,不过有前人曾经告诫我们,第一段不能贪快,而是要保存体力,所以我们也并不着急。出发时天气确实不错,还有少少阳光。大家有说有笑,甚是欢乐。沿途还遇见好几个许久没碰到的老朋友。大家互相问了队号便各自前行了,告别时不忘说加油。

下图左上是组织方为我们拍的照片(其目的是为了如果有人失踪他们可以方便找人⋯⋯);右上是倒计时,离出发还有九分钟;左下是出发前浩浩荡荡的人群;右下是已经开始走,大家都还轻松愉悦之时。

真正开始上山是走完万宜水库之后。此时已经开始有些暮色,我们也希望赶到大部队的前面,于是开始加快脚步。雾色浓重,到了山顶,周围的天是粉红色的,前面的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美若仙境。可惜人在路上,都没有心情好好欣赏。从第二段开始没有多久就是持续的台阶下山,这时有一个队友的膝盖旧伤复发,下山已经开始吃力,于是全队缓缓前行——毅行精神讲的就是团队,无论怎样都不能在途中将队友放弃。

走着走着,我们前后都没有了人,夜色开始降临,心里开始有些着急。孰料在我们休息的时候,发现后面上来了一群不像参赛者的人,听说我们有人受伤,其中一位大叔便开始帮我们查看、缠绑带。一聊,才知道他们是后援团——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每一段上跟着落后的团队,以确保参赛者不出问题,并且给落后团队精神鼓励。我们就这么成为了他们的重点保护对象⋯⋯

在他们的帮助指路下,我们在夜晚八点到达了一号检查站,比预计时间晚了大约半个小时。在那里我们拍了张模拟现实图——伤员在艰难行进,我们在前面相迎。在西湾村吃过晚饭,已经是夜晚九点,我们决定改变原定的凌晨三点睡觉的计划,改为补充热食,在logistic安排上又花去一些时间。接着受伤队员退出,我们三个女生和一个支援队友继续前行。

出发时我们才意识到检查站有关闭时间,而下一个检查站的关闭时间是半夜十二点——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三个小时来完成接下来的十公里了,这在白天属于正常速度,但在晚上却相对紧张。糟糕的是,我们出发没有多久,就开始下雨了。最初还期望这只是零星小雨,可是很快就瓢泼起来。我们只能把雨衣等装备都穿戴整齐,然后尽快的冒雨前行。更糟糕的是,走着走着,到了一出沙滩,我们放眼望去,茫茫都是白沙,一条路也看不出来。我们就愣在荒草丛生的沙地里,看着很遥远的前方有零星灯光,却完全失去了方向。

此时雨越下越大,我们焦急却手足无措,因为前后左右视野范围内都一个人也没有,唯一的光源就是我们自己的头灯,由于下雨的关系能见度又非常低。周围百平米内唯一一个反光标记是一根天线柱,上面写着,“此处危险”。手机亦没有信号。最后,我们决定,原地不动,等待之前有照看过我们的后援团过来——事实证明,虽然耗了一些时间等待,但是在当时,这是明智的选择。大约十分钟后,他们跟上来了。而就连他们,也花了一些时间才找到正确的路(模拟场景图见下,那个桔黄色衣服的,便是给我们指路的姐姐;那一群人,便是可爱的后援团)。

他们一路跟随着我们,却又不跟的太紧(是怕给我们压力太大吧?!)。到了一个休息点,他们告诉我们,已经过了此段最难的部分,按照我们的速度,一定可以在检查站关闭前到达的了——他们的鼓励,真是雨夜里最温暖的部分了。我们在半夜十一点半到达二号检查站。

之前退出的队友发来短信说,前面第三段据乐施会工作人员说,由于雨势太大,已经出现“瀑布”。让我们心里平添一分担心。我们与检查站人员咨询前路状况,只说道路比较泥泞。我们略为修整便上路了。往常训练的时候,此段我们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而且训练也都是在夜间,算是相对熟悉路况了。然而此时,我们确实是对前路的困难没有预计的——当工作人员提醒我们三号检查站将在早晨七点关闭的时候,我们还信誓旦旦地说,肯定没问题。

上山的前半个小时是还有台阶模样的石头路,也确实还好,路上有泥,但只要每步走的稳当,还是可以匀速前行。到了土路的大斜坡,困难的行程便开始了——土全变成了泥,上一步,滑下来半步。除了手中的登山杖,也没有什么别的支撑,手脚并用、狼狈不堪、满身是泥。全心以为到了山顶会好一些,孰知到了真正的下坡,才是噩梦的开始——缺乏泥路经验的我们,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要不摔倒,需要非常专注地看路、非常小心地维持重心、非常稳扎稳打地用好拐杖。即便如此,还是基本要维持滑雪的姿势,慢慢的滑下山。中间最难走的部分,我几乎是前面由支援队友牵着,边上由后援团扶着,才踉踉跄跄的过去。

雨时停时有,从半夜到凌晨,大雨下了两场,小雨则是一直不断。凌晨两点半的时候,我们在三号检查站的支援队友已经就位了——按照原定计划,我们应该于凌晨三点到达那里,而实际上,那时候我们连半程都还没有走完。一路我们开始陆陆续续的超过其他的队伍,期间见到有精壮男青年反方向跑步上山,估计是有人受伤,上山救援的吧。

(下图左边是斗争中的登山鞋和杖,右边是在泥地里穿着雨衣休息的队员,下图是已经到达之后的泥鞋与正常鞋的对比图⋯⋯)

凌晨三点四十五分,接到支援队长多多的电话,问我们是否一切都好,而那时候我正努力把我的鞋子从泥里拔出来,只能匆匆说,还活着,比计划慢,具体下山再说。到凌晨四点多,我自己到了一个极限——极困极累,已经无法专心看脚下的路,步伐变虚,只好让大家等我闭眼了五分钟。弯下腰闭上眼的瞬间,眼泪就掉下来了,冷、雨、夜,前路依旧漫漫。凌晨五点四十分,接到丰丰的电话——他原定是要在早晨八点去四号检查站支援的,结果早上起来一查网上纪录,发现我们三号都没有到,赶紧来询问。我只好告诉他,到凌晨六点的时候,我们开始担心赶不上检查站的关闭时间了。尽管天亮了,路依然没有变的好走起来,我们慢慢的扶着树滑下山。直到最后一小段路才开始有石阶出现,终于加速,赶在检查站关闭前三分钟check in了。

此时,真是精疲力竭,也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决定全队放弃的时候,已经熬过了最困最累的凌晨,亦走过了最难走的第三段。但还是退出了。我想,如果要坚持,或许还至少可以走15公里,只是那时的路况、体力、对前路的无所预计,以及时间上的落后,迫使我们最终做出了提前退出的决定。剪掉参赛手腕的那一刻,我第二次掉了眼泪——可惜、不服、遗憾,统统都有的。之前那么多的准备和训练,就这样终止在35公里处了。

丰丰赶到三号检查站,他原本准备来陪我们走第四段,给我们打气,我只能抱歉的告诉他我们决定退出了。他给我们带来了热牛奶、巧克力、面包、水果、饮料,还有各种我们都没有想到的好吃的(上海男人!单身!姑娘们赶紧的!)。后来回家看微博,看到田田的状态,才直到她也早起冒雨出门准备前来支援(下图左上),还带了爱心三明治(下图左下),可惜我们没有来的及吃到了。

手机里还存着一些没舍得删的短信,那些鼓励、挂念与安慰,都是温暖的印记。

* Ivan “你能看见这条短信,说明你还活着 u r the best”

* 田田 “马马不要难过拉。我真的很能理解你们这个决定的。以前走过四川雨后的山路知道有多难走有多危险。你们的安全才是我们最关心的(^_^) 那些吃的我当练练做饭的手艺,没什么大不了的 :) 好好休息无需觉得内疚。能在这种路况坚持走这么久你们已经是我们的骄傲了!”

* Tina Liu “你们的勇气是最美丽的风景线,让我们感动与佩服”

* Marco “Yoma! We were thinking of you. No matter what you have tried very hard and we are proud of you!”

谢谢你们——那些在前方、在路上,或者未曾来得及与我们碰面的支援团队们。

故事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了。有人问我明年会不会再尝试,或许明年不会,但是在我离开香港去另一个城市生活之前,我希望能再走一次,为了“毅行者”的称号,为了没能实现的诺言。

乐施会毅行2011之训练篇

再过48小时就要踏上征程,心里的紧张不言而喻。一是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能走完100公里全程,二是不知道究竟会怎样个受伤法。虽然之前好歹也陆陆续续训练了两个月,但毕竟没有能够一次走完过全程,对于终于到来的实战,还是忐忑。

但是无论最终能走成如何,回头看之前的两个月走过的那么多路,我都不后悔了。

有许多个难忘的瞬间:在香港最高峰顶上看夕阳染红全山,凌晨四点在山上躺下来看星空,黑夜里与一群野牛撞见只看到它们闪亮的眼睛,与野生猴群相持不得已用登山杖自卫,遇到其他有经验队伍时对方的鼓励与微笑,面对队友被蜂蜇的手足无措,通宵之后下山来有朋友远程带来桔子的甘甜,以及自己一个月内锐减10磅体重(真不是故意的)——各种或大或小或酸或甜的回忆,都刻在心里。

乐施会毅行是走麦理浩径,分为10段。百度百科上对麦径的介绍是这样的:

“麦理浩径横跨香港23个郊野公园中的8个,沿途要翻越二十多座山头,如420米的牛耳石山、702米的马鞍山、649米的草山和957米的大帽山等。全程风景各异,不论山岭、岸边、丛林、溪涧,全都美丽得叫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其中第三﹑四﹑七﹑八段﹐都是连绵不断崎岖难行的山路﹐几百米直上直下﹐令人色变。”

(图片来源:明报旅游版

*** 筹款广告:我们的目标是此次毅行完成筹款5万港币,请支持我们!http://tinyurl.com/OxfamHikeHK ***

我们的训练,完全围绕麦径展开。所有段落均至少走过一次。麦径的首尾都相对简单、平缓,所以我们对于第1段、第9段、第10段都没有太予以重视,各仅仅走过一次。从第2段开始到第8段结束,中间都陆续有大山,而其中有些相对难的段落我们甚至是在夜里行进,更是增加难度。我们最重视的,是3/4段以及7/8段。

总体而言,我们的训练是一周一次,每次的训练量是8小时左右;通宵夜行总共2次,平时自己的锻炼不算多。到目前为止走过最长的一次是37公里(耗时14小时,通宵)。我们队员都不是有经验的行山者,只有我的同事相对有些户外经验、装备也相对齐全,其他几人,都是在训练过程中,慢慢调整、备齐用具。我们与那些“跑山”的高级选手也相差很远,速度只与平均速度相当,体力正常时大约一小时2.5~3公里。

第1段:北潭涌至浪茄(10.6公里,难度:*)。完全平路,快走(还是不断的被更快的快走队超),加小憩,用时2.5小时。如果遇到暴晒的日子,速度会慢许多,因为一路很少遮挡。无补给,所以要带够水。

第2段:浪茄至北潭凹(13.5公里,难度:**)。浪茄湾很美,沙滩路很不容易走,上山很难(一路上上上),西湾村的海边餐厅很给力。用时要5小时。在这一段上跟到过一个走过毅行的老伯伯,他跟我们说,见到有年轻人走毅行,他很开心,因为香港后生仔很多都只知道打机……=.=||| 大伯还跟我们说,毅行前半段要放松心态,该休息就休息,该看风景就看风景,这样才能保存体力和精神到后半段,以完成全程。

第3段:北潭凹至企岭下(10.2公里,难度:***)。这段路训练过两次,但都是晚上走,没见过白天的真面目……总共有三座山,直上直下,甚为挑战。主要难在大部分是碎石土路,下山速度非常慢,亦很容易崴脚。10公里的路,耗时约4小时,平均速度非常慢。第二次晚上练的时候跟上了一个很快的队伍,一路跟跟跟,3小时就走完,结果一问,别人的总共完成目标是20小时(我们的目标是40小时……)。但其实对方上山也不快,缓步上山、不停下休息而已,平路快走甚至小跑,可见适当的节奏对与保持体能与速度非常重要。

*** 筹款广告:我们的目标是此次毅行完成筹款5万港币,请支持我们!http://tinyurl.com/OxfamHikeHK ***

第4段:企岭下至大老山(12.7公里,难度:***)。此段走过两次,一次白天,一次黑夜,都是走5小时左右,勉强赶上平均速度。很赞的是中间会经过一个练滑翔的营地,一群非常酷的人。

第5段:大老山至大埔公路(10.6公里,难度:**)。狮子亭的小店大约走多麦径的人都很熟悉。有一次通宵行山下来到狮子亭是清晨,进去吃一碗火腿蛋公仔面,那感觉简直是救命。很多行山者选择这个点上山或者退出。狮子山往笔架山段落人多拥挤,遇到周末,更是大爷大妈们的最爱,一路可以听到各种外放广播放着各种广东话普通话的老歌,有一次甚至听到红歌,甚雷。正常情况4小时可完成。

第6段:大埔公路至城门(4.6公里,难度:*)。我们曾经在大埔公路的起点上接连迷路三次……因为那里是一个联结五六条不同行山径的交叉点,极易走错路。前面2公里是长长的盘山公路而上,对于不习惯走斜坡的人来说,非常的累。之后的一段山路也不见得非常容易。但毕竟路程短,我们耗时大约1.5小时。

第7段:城门至铅矿坳(6.2公里,难度:**)。城门是个很热闹的郊游景点,因为有香港最大的野生猴群,特别多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来的,也有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出来烧烤的。我们在这一段的耗时两次都是3小时左右,但是后来才发现2次都走错了路——理应翻完针山翻草山,我们却绕过了草山,走了盘山公路下山,估计至少有多走三公里的路程。希望届时正式走的时候跟着大部队不至于走错。

第8段:铅矿坳至荃锦公路(9.7公里,难度:**)。我们用时大约3.5小时。上山分两种路,一种是在大石头之间窜来窜去,手脚并用;后一半是大斜坡,沿盘山公路一路盘到山顶,再盘下来……这一段要走香港最高峰大帽山,山上有各种温顺的野牛——我们一直没想通为什么它们要跑到七百多米高的山上来吃草。【下图:终于走完坑爹的大石头啦!】

*** 筹款广告:我们的目标是此次毅行完成筹款5万港币,请支持我们!http://tinyurl.com/OxfamHikeHK ***

第9段:荃锦公路至田夫仔(6.3公里,难度:*)。盘旋在山里的平路,非常易行,很适合一家人来一起走走。走的不快的话用时1.5小时。

第10段:田夫仔至屯门(15.6公里,难度:*)。这一段乐施会改了路线,要认准对的标记才不至于迷路。一路的土路其实对脚部的压力不大,但是经常有碎石和树根,容易绊倒、扭伤。耗时4~5个小时。

给未来参赛队伍的训练小贴士:

  • 夜间训练很重要,与白天的身体、精神状态都很不同;
  • 熟悉路线很重要,至少对前面的路有合适、正常的期望值,对于自己的身体状态也可以有更好的把握;
  • 热身拉筋很重要,起步前、中间休息时,都要不断的拉筋,对于肌肉有很大的帮助;
  • 护膝、绑腿很给力,可以有效防止膝盖受伤;
  • 能量棒吃多就吃腻了……
  • 有些水果个人很喜欢,例如小番茄、桔子等多水分又不甜的;曾经碰到一个队,队长早早走在前面到了山顶,队员们上来之后上一个发一个桔子……
  • 酸酸甜甜的软糖、葡萄干等小零食也可以随时补充能量;
  • 在第6/7段猴群出没的地方,吃东西不要用塑料袋,猴子会抢;
  • 在第8段如果晚上遇到牛,把头灯关掉走过去就好,灯开着牛会跟上来;
  • 每个队至少要有一个人有急救常识,懂得怎么正确绑绑带之类的,尤其是在一些不易退出的段落,很重要;
  • 队友之间要相互照顾和忍让,每个人到了身体极限脾气都不会太好,要熟悉彼此的表现方式;
  • 不同的段落,可以根据不同队友的熟悉程度,轮流带队;长时间由一个人带队会很累;
  • 千万别让最弱的队友留在队尾,很可能走着走着人就不见了;
  • 遇到“跑山”帮要侧身让路;
  • 对于一般的徒步爱好者,如果想尝试自己走全程,可以参考这个来自深圳的哥们的帖子:徒步香港麦理浩径全程攻略

*** 筹款广告:我们的目标是此次毅行完成筹款5万港币,请支持我们!http://tinyurl.com/OxfamHikeHK ***

分页 Pages: Prev 1 2 ...5 6 7 8 9 ...40 41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