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YoL on 2014/02/20
自从入行做新媒体,就知道了Hacks/Hackers这个很酷的组织——它作为一个草根平台和网络,为记者、程序员、设计师提供跨领域交流的,以促进知识、信息、想法的传播,进而推动媒介革新。尽管它跨四大洲、有超过50个分部,但是分布地图上却缺了大中华区。于是2013年上半年,我和小雍子分头申请了香港和北京的分部。在经历了各种资料审核、来回沟通、人事更迭之后,北京在2013年9月做了第一次活动,香港也在12月第一次聚会,虽然如今我已不再是香港分部的负责人,小雍子也离开了北京,但活动毕竟是做起来了。 更多关于活动的介绍,详见我在“数据新闻网”的文章:http://djchina.org/2014/05/01/hackshackers-china/
Posted by YoL on 2010/09/23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同题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两年后的夏天,我又在那里度过,而中间的时间似乎可以就这样忽略不计,一切都衔接的很好。两年前我和栗子姐姐去做指甲,两年后我住在她的小家里,吃她做的土豆烧牛肉;两年前我差点去刘香成的四合院里采访,两年后我坐在第二排听他和贾樟柯对谈;两年前我每天进出小区都看到边上的旅行社大巴载一车一车的人到希尔顿逸林,两年后我自己跑到希尔顿开会……北京的热烈和朴实也没有变,只是地铁又多了几条线,而满大街都是韩寒似笑非笑的凡客广告,以及李宁的九零后口号。 再不写,记忆就要开始变模糊了——生活蹭蹭蹭的在加速往前跑,过去的日子往往来不及争宠就被忘掉。这一趟在北京逗留了将近三个月,见了数不清的故朋新友,我的朋友们开始在各自的领域踏上征程。从NGO到律所,从文化业到环保界,从媒体出版到外交,从学术界到创业者,看到众人在各自的道路上清晰而坚定的前行,真是再令人满意不过的事情。 如果说两年前,带着初来乍到的人的新鲜,我对这座城市有着更多感性的触觉,那两年后,帝都的纹理更多的通过那里的人传递出独特的气息——那鼓楼小酒吧里在暧昧的灯光下弹着吉他唱歌的胖子,那景山公园里成群结队唱革命歌曲的大伯大妈们,那Bookworm里举着酒杯的环保人士们,那UCCA里每月一聚的外国记者们,那八大处的小和尚,那奇遇花园里的仁人志士,那万圣醒客的猫,那单向街前胸贴后背的文化粉丝,那Kubrick里的文艺小青年。 这一次确实是见到了一些,对我很有触动的人的。袁天鹏,那个以一己之力推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人;贺卫方,久仰的兼具铁骨与儒雅的法学教授;安猪,乐观的推动公益事业的先行者;尹旭,努力耕耘E惠社的站长;王瑾,NGO2.0项目的总负责;周耀辉,当年给Beyond写过歌词的词人……他们让我更清楚的看到,认准自己的方向,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去行,很多改变会随之而来,而每一个个体,的的确确的,是可以有所为的——而北京这个庞大到令人慌张的城市,也正是因为充满了那许许多多坚持梦想并付诸实践的人们,而令我无比想念。 (对比两年前的文字,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中文退化了。)
Posted by YoL on 2009/01/08
我是带着很多的假设来到P社的门口的:假设会有记者的带领,假设会有编辑的照顾,假设会有社里的培训,假设会有“学习资料”,假设别人会容忍你是实习生而什么都不会,假设别人会容忍你是非新闻系的而什么都不懂……事实是,所有的假设都被推翻。有本事推开这道门的人,就被默认有本事带着选题与大脑走出门去,独立采访与写稿,并且为自己的文字负责。 一个月可以做什么?是的,连头带尾,我只有短短的一个月。离港之前,Tina从P台总部给我拿回来一本P刊,打开来对我说,“呶,实习生可能就只能做做前面这种国际新闻摘要啥的”。去P社之前,我的目标也并不远大,只想看看媒体内部的原生态,有机会的话多跟老记者出去跑跑,见见人,便好了。可惜后来的情况是,一来老记者极少出现在办公室要跟他们说句话都不容易,二来好的记者一出去跑就跑出北京了,哪能再带个小跟班呢。一周之后,我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expectation:“两周内希望能协助完成两个选题,独立完成一个选题。最后一周争取到广告或者市场部门观摩学习整个市场运作。走的时候,能够深交两到三个记者。”最后一周的期望没有实现,因为后来帮忙的选题太多了。不如列一下我参与过的题目: 日期 题目 记者 参与部分 8.1 某新型搜索引擎 S 联系公司总部,邮件采访 8.6 索尔仁尼琴逝世 Q 查资料,翻译索老演讲大意,查个别相关英文新闻 8.7 – 18 跨国公司商业贿赂 SH 采访律所查找类似案例,采访跨国公司人员的看法 8.13 – 14 新疆恐怖袭击 D 搜索三十年来外媒相关报道,并翻译写作思路 8.15 – 23 中国体制改革 S 学者专访 8.15 – 31 季羡林专访 Q 查找相关资料,看季老的书,找采访突破口,设计问题 8.20 某能源问题 S 采访能源方面的专家意见 8.25 – 31 福建腐败案 Z 采访部分相关律师,以及相关学者的看法 8.26 – 29 工商改革,两费停征 S 设计写稿思路,采访民间意见 总的来说,这是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一个月,也是不断克服自身弱点、不断抵抗时效压力的一个月。Nov陪着我跑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了《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中国式调查报道》等等的书,常常一边看一边设计采访;采访别人的时候被“我不知道、我没意见、对不起我不想说了”给挡回来过,也被公关部门礼貌的糖衣炮弹给挡回来过;有很想去的采访临时被勒令不准去了,也有因为英语好被派过来推不掉的任务;每天晚上Nov乐呵呵的对着电视看奥运会,我对着电脑查我的资料准备我的采访,偶尔还会因为压力大而发脾气,好在Nov还算容忍我。奔波于广安门与建国门之间的时候,我在弥漫着人们汗味与早餐香味的地铁中反省自己的各种假设与选择。 […]